中购联手机网

做有高级感的购物中心,为什么越来越迫切了?

时间:2023-06-02

来源:铱星云商

打开小红书、抖音等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会发现与“高级感”有关的词条不仅有着大量内容生产者,更自带流量般拥有可观的点击量、播放量。

 

高级感妆容、高级感穿搭、高级感装修、高级感餐厅……似乎,当一个事物被冠以“高级感”一词,不仅无形中使自身徒增优越感,也会拥有一群想要窥探“低成本跨阶层秘籍”的拥趸者。

 

事实上,在实体商业和消费领域中,“高级感”也是一个高频词。消费者追求打卡场景的高级感,重奢商场重视由外而内的高级感,不断提档的商业项目,越来越重视招商品牌的高级感……

 

01

什么是商业空间的“高级感”?

 

谈及“高级感”,不少人会联想到氛围感、品质感、仪式感等较为抽象的概念。有知乎网友总结,“高级感”是一种独立于世的气质,一定程度上就来自于“无欲望”、“无所谓”的一种感觉,与世界保持距离,没有讨好感。

 

如果将这个词放到商业空间,它似乎是一个云里雾里、仁者见仁,却又备受新潮玩家追捧的新赛道

 

在深入探究购物中心高级感之前,我们先随机选取了10位坐标深圳的消费者作为样本,采访了其对于购物中心高级感的认知。在已知选取的10位消费者中,年龄段从22-41岁不等,职业涵盖程序员、全职妈妈、媒体工作者、学生、平面设计师等,男女消费者比例接近持平。受访者中,几乎无一例外并非首次听到“高级感”一词。

 

当被问及“关于购物中心的高级感会联想到什么”的问题之时,其中男性消费者的答案更多与价格昂贵、奢侈品门店相关联。较为年轻的消费者对于高级感的答案更为多样化和具体化,硬件设备的崭新程度、服务台及礼宾的视觉档次、墙壁和灯光的亮度等均有提及,其中有消费者提到空间的距离感,既指公共空间的游逛尺度,也包括了一定空间尺度内限制的最大人流量

 

 

较为意外的是,超7成消费者提到了卫生间、停车场等功能空间的舒适度和高科技度,其中全职妈妈则提到了亲子洗手间、母婴室的先进程度、内置设备及用品的大牌率;同时也有超半数消费者认为购物中心的高级感和艺术的呈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此不难看出,站在消费者这一“上帝视角”,购物中心是否拥有高级感,早已不仅仅只是商品售卖是否昂贵这一评判标准,而是向更细节化、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升级,同时由物质消费向精神内涵、公共空间功能过渡。

 

 

02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运营

 

近几年,在场景化和体验感的席卷之下,涌现出了不少有特色的商业项目,它们通过有话题度和不走寻常路的空间达成“出道即巅峰”的热度。但若从时间的维度去评判,不少特色场景化网红商业项目在热闹和喧嚣过去之后,却让消费者感觉缺少“高级感”,甚至于“很low”。

 

可谓是“成也特色,败也特色”。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数十年一直保有标杆地位的商场,亦或是近几年逐渐进阶新奢定位的项目,他们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在开业初期,都保有着产品线具有辨识度、但又不过分复杂的设计语言,在随后的持续运营中,也不吝啬空间在固定时期的“大改”,以确保尽可能消除空间硬件随时可能出现的“年代感”。

以北京华联旗下的SKP为例,该商业品牌目前在全国布局了北京、西安、成都、杭州、上海等城市,已开业项目包括北京SKP、西安SKP、成都SKP。为什么SKP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总能联想到“高级感”?作为重奢百货商场,品牌壁垒之外,具有记忆点的风格化风格是其重要的原因。

 

 

 

比如其每个商场的外立面都采用了根植于SKP品牌中的曲线线条,而在内部的结构中,多突出石材、木质建材的纹理和质感,形成现代和传统元素融合的调性氛围。而在近几年先后亮相的北京SKP-S和成都SKP中,数字时代的仿生艺术装置又给人带来逛街如逛艺术科技展的高级观感。

当然,空间视觉的高级感也绝非是重奢场的专属。尤其是近几年筹开的项目,开阔立面、玻璃幕墙、3D屏幕,以及对于绿植更大面积的应用,不少都能在开业亮相之时给消费者一种“花了大价钱”的高级感。深圳某筹开购物中心负责人则表示,尽管在新项目中会更进一步提升品质感,但不会在场景上过于求异,由此也是为了给消费者留下更简约、高级的初印象。

 

 

 

如果说物理的构造和中庭、街区等空间规划的高级感在项目初期就已经“三分天注定”了,那么,有高级感的商场,都是如何在后续运营中潜移默化完成提档的?

 

由此不得不提到上文讲到的功能性空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两年,不少成熟的商场都开始对洗手间、母婴室、停车场大动干戈。

 

以洗手间为例,有调整男女洗手间比例及数量的做法,以减少排队等不高级的体验;也有对蹲厕、坐厕进行设备升级的做法,如配备自动替换马桶纸的智能马桶垫;也有诸如南京德基这类斥巨资进行艺术化升级的案例。

 

 

 

 

而停车场的高级感优化,对于不少老商场来说是一种考验。随着拥有代步车的消费者数量逐渐增加,商场停车场是否好进入、车位是否充足且宽敞,停车场卫生、照明、通风等状况,停车权益和消费行为的绑定等,消费者都在无形中进行着打分和排名。

 

 

而在与购物中心从业者沟通过程中,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VIP区也是较为容易忽略的一个体现购物中心高级感的功能区。随着越来越多商业空间重视高端会员的粘性,针对圈层会员进行的深度运营成为必修课。目前参与度较高的高端会员运营中,一类是整合跨界资源,将场地延伸到远方的空间,另一类则是在商场搭建一个属于高端VIP圈层的私享空间。

 

 

再来聊聊商场的“内涵”,品牌的高级感和输出内容的高级感。

 

近几年,首店的“内卷”已经司空见惯。购物中心不仅要考虑开业的首店进驻率,还要在后续运营中在品牌招调中不断引进首店,保持消费体验的独特性。

 

在招商难度大的当下,持续挖掘稀缺首店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通过持续汰换的首店与整个空间的高级感相呼应,不少购物中心将目光放到了零售品牌的主题型首店/概念型首店,亦或者是轻奢、奢侈品牌的快闪店、概念型首展上,品牌为商场定制更场景化的门店,同时也将商场作为进行场景试验或是全新风格陈列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小众稀缺的宝藏小店,多数有高级感的门店都是以大店模式存在,且门店很大一部分空间仅作为产品展示或体验区,这也是为什么品牌之家、跨层旗舰店,以及与购物中心公区模糊边界的开放式门店成为新趋势的原因之一。

 

在这其中,还涉及到品牌招调过程中的围挡。围挡不仅仅能起到对于新品牌的宣传,也可以是商场和消费者交流的一个媒介,通过围挡的平面,将消费者所不知道的内容公示于此,或是通过艺术元素的叠加,让围挡也成为辅助提升高级感的记忆点。

 

至于商业空间持续输出的内容,也就是在通过内容运营或是PR活动与大众进行情感连接的过程中,该如何考量“高级感”的尺度?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商场去做个“不去讨好人”的角色,反而是和真正的高级感背道而驰的。真正的高级感更应该是做个“破壁”的角色,让大众消费者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高级的商品或是时尚、艺术、消费资源。

 

比如近日深圳万象天地以穿香如戏为主题打造的香氛长廊,在其香氛品牌聚集的楼层搭建闻香长廊,对应品牌门店门前的开阔空间也成为一个个自主闻香的香氛外摆展位,消费者不自觉便闻香识品牌,产生进店逛买的欲望。

 

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高级感的内容和艺术有着莫大的关系。K11创始人郑志刚在谈及建立K11艺术典藏的初衷时表示,一方面公共艺术项目让大众可以免费近距离欣赏艺术品,同时支持当代艺术家职业发展、有更多机会展出自己作品;同时也能够通过典藏系列活动,提高公众对艺术的欣赏水平。而这也是艺术型、策展型商业空间有难度却总是有人愿意尝试的原因。当然,面对现实,或许现有烟火气,才配谈高级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购联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