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购联手机网
华侨城湿地十周年 | 都市中的“绿翡翠”
时间:2022-05-16
来源:华侨城
2012年5月15日,华侨城湿地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华侨城湿地已开园十周年了。十年,我们用爱,守护着这弥足珍贵的城市绿肾,都市中的“绿翡翠”——华侨城湿地;十年,我们用情,凝聚了一批批为环保事业奉献的湿地人;十年,我们始终行走在不断优化湿地生态、传递环境保护理念的道路上。从一片滩涂到国家湿地公园,让我们一起重温,华侨城湿地这十年的绿色蜕变之路。
大事记
2007年,华侨城集团受深圳市政府委托管理华侨城湿地,并开始长达五年的生态修复
2012年,华侨城湿地开园,正式对公众开放
2014年,全国第一所自然学校在华侨城湿地落地,秉承“三个一”的宗旨,开创“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
2020年,通过省林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评估,成为深圳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2021年,华侨城湿地入选广东第二批省重要湿地,成为深圳首个省重要湿地。
保护为基,教育为魂
在各级政府职能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华侨城集团十年如一日的投入,搭建起这一难得的城央公益平台,带领华侨城人与公益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守护这片都市生命绿洲,开创“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
华侨城湿地,从对候鸟保护到生态系统的整体思考,从“零废弃”、“无痕湿地”等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到“三不”原则、“还自然一个自然的状态”不断细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从“预约入园,免费开放”的运营模式到自然学校“三个一”原则,不断探索人与自然的连接。这里,是生物们的生命庇护所,也是我们共同的心灵港湾。
国家湿地公园揭牌
华侨城湿地共记录超一千种动植物。迄今为止,节肢动物累计记录超400种,鱼类、沙蚕、螺等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增至90种以上;植物种类由162种,增至393种;湿地还栖息着183种鸟类,包括黑脸琵鹭、鹗、白腹鹞等22种国家级保护鸟类,凤头鸊鷉、苍鹭等27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是深圳湾鸟类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也是深圳湾鸟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占深圳湾鸟类种类的70%以上。
依托华侨城湿地的自然资源,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打造线上、线下解说系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研发出包括红树课程、自然 fun 课堂、小鸟课堂、小小探险家、不速之客等多元化课程36个系列、162个教育方案,开展公益教育活动6000 余场次,直接参与公众近100万人次,影响受众超过千万人次。
随着学习及实践经验的持续积累,华侨城湿地携手业内专家、环保志愿教师队伍先后编撰了《我的家在红树林》系列丛书和《华侨城湿地知多少》、《城央“滨”fun 自然课》、《城央滨海湿地守护者》、《从一片滩涂到自然学校》,自2019年起出版《解说我们的湿地——华侨城湿地自然研习径解说课程》、《情意自然教育体验课程(1~3 年级)》、《情意自然教育体验课程(4~6 年级)》、《在城中央——华侨城湿地运营管理及自然教育模式》等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系列丛书。
2014 年,自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成立以来,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培育环保志愿教师志愿、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阳光益行”党员、青少年、工作人员等志愿服务队。截至2022年4月底,华侨城湿地已招募并培育环保志愿教师13期四百余人,青少年志愿者3期近两百人,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在华侨城湿地共计近四万人次,贡献服务时超十五万小时。
十年,我们共同用青春和汗水,在这里铸造共同的生命故事。
2021年,沉淀湿地管理及自然教育经验出版《在城中央》
2022年,为志愿者定制的专属身份象征
十年打磨,绽放光彩
“三个最”
最小、管理最好、最有特色
“三个特色”
管理理念、自然教育、志愿者
十年,因为有大家的陪伴,她充满力量,焕发光彩。
华侨城湿地,深耕远拓,将自然教育模式传播到全国各地,共在上海、南京、武汉、深圳、呼和浩特、昆明等二十个省市分享40次,编撰自然教育教材32本,累计为国家自然教育人才库储备了近万人的优质师资力量。
华侨城湿地“保护+教育”的模式也深得多方肯定,先后获“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自然学校示范培训基地”、“梁希科普奖”、“湿地学校建设示范奖”等嘉奖。
至今,华侨城湿地共获得各类奖项约60个,其中获国家级奖项4个,省级奖项5个,市区级奖项逾50个;华侨城湿地团队及工作人员个人获奖逾130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3个,市区级奖项逾120个
湿地正当时
去年底,我国首部湿地保护法发布;今年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也将首次在中国(湖北武汉)举行,这都是对湿地工作者们的一种鼓舞,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来预祝本次会议的顺利开展,一如既往为湿地保护事业添砖加瓦,力争做好生态文明的深圳窗口,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范例。
未来可期,永不止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购联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