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购联手机网

未来,“不被定义”的TOD商业——直击TOD 商业开发的五大痛点

时间:2023-08-24

来源:TBC拓朴思

6月28日通向前海大铲湾腾讯“企鹅岛”的轨道交通15号线开工,标志深圳轨道五期(2023-2028)建设已正式拉开序幕。在提升快捷出行同时,以“轨道+物业”构筑“轨道上的都市圈”模式为市民创造出未来高品质新生活。
随着城市进化,以交通导向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TOD)早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应用,近年来大家对TOD的关注也不再仅限于其交通属性,更多关乎配套服务、站城一体化建设。

作为领先的专业咨询机构,TBC拓朴思聚焦了国内外优秀案例,结合国内TOD商业开发过程中常见的5大痛点,以前瞻性的视角为“如何做好TOD商业”提供最新建议。

TOD商业进化史梳理

1、TOD商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阶段一:商站分离

早期的TOD商业,呈现物业与站点开发分离的形态,但因商业项目距离枢纽较近,在步行15分钟以内聚集进而形成商圈。在这一阶段,商业项目开发并未与站点开发统筹考虑,客流的动线和引导也处于松散的状态。

阶段二:商站相依

随着逐步发现交通站点对商业项目的重要影响,在前期策划、建筑设计到招商运营,运营者都开始将站点的开发纳入到统筹范围内,形态上也呈现出商业和站点相邻的特点,步行距离大大缩短,从站点内部通道或出口即可直达,商业对交通站点客流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

阶段三:商站一体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交通站点和商业项目的开发是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上盖”的形态是基础建设,客流的组织和引导在内部高度集中,交通界面、商业界面与城市界面三者几乎可以做到“无缝连接”。

2、TOD商业的能级有哪些分类?

● 城市级:是指交通枢纽定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辐射半径一般为场站周边区域。该类 TOD 商业项目所依托的主要是城市内部及各区域间换乘人流,受通勤潮汐性影响较大。上盖商业项目通常以“客群复合化、服务全时段”为策略,通过内容的丰富性吸引周边更多客群的亲临。

● 城际级:该类TOD商业所依托的交通类型最高能级为城际轨道交通,承担了城市间人口流动的运输功能,通勤峰谷差值较城市级有所减弱,客流相对稳定,商业服务也以来往城市的出行人群为对象。因承担更高能级的交通枢纽属性,车站内部流线复杂、空间交错都会使得商业客流和交通客流衔接效率更低,加之商业功能单一、高区商业难到达等弊病,常常出现“客流高、客留低”的窘境。

虹桥天地是集购物中心、新天地街区、演艺中心、酒店及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新生活中心,无缝对接虹桥枢纽,极大提高客流转化率。

● 国际级:这类TOD商业所依托的交通类型最高能级为航空运输枢纽,服务跨区域甚至跨国客群。商业功能较之前两种也更具“复合化、高能级、品质感”,通常承担着一座城市临空经济区生态循环的重要支点角色。

TBC拓朴思创始人王玉珂曾带队服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的商业咨询及招商执行

TOD概念最初由美国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而日本也早在1950年代便开始进行实践,其上盖的商用物业逐渐成为城市商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将分享并解析部分国际性优秀案例,探索其成功发展之道。

国际TOD 商业明星案例研究

纵观国内外的TOD商业项目,TBC将从用户、内容与空间三个维度,各选取有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 
关注用户:客群为本的二子玉川RISE
项目依托东急电铁二子玉川站开发建设,商业集中体量约12.8万㎡,超180个品牌入驻。根据复合的客群体系,针对“周边居民、商务人群、接驳客群、学生群体”进行相关业态的规划铺排,针对性地打造不同主题的四栋商业体:

●  “Townfront”——主要满足周边居民日常起居的需求,在垂直业态上的低层重点布局包含日本本土时尚生活方式品牌如niko and…,高层则布局以生活家居品牌ACTUS为代表的配套;

● “Riverfront”——由于高层是办公区域,主要针对商务客群布局以日本品牌OSHMANS为代表的户外运动业态,除此之外还有配套培训业态如ECC语言学院;

● “Station Market”——只有两层且紧靠二子玉川站,针对来往交通客群,以便利店、商务简餐、咖啡茶饮等便捷式消费为主的配套业态,定期在通道空间举行跳蚤市场等活动,也成为吸睛的一大亮点;

● “Terrace Market”——吸引游客打卡,引入了以异国料理和日本本土品牌如“かしわ大阪烧”的特色美食,以绿色屋顶花园、昆虫主题的亲子业态品牌“insect market”为代表的亲子体验业态。

案例2 
回归内容:再造景点的新加坡星耀樟宜
作为国际级枢纽的新加坡樟宜机场,2023年6月客流量达到了500万人次,其配置的商业综合体也被业内誉为“行业标杆”。作为集航空设施、购物休闲、住宿餐饮、游乐项目、景观花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机场综合体,星耀樟宜于2019年4月投入使用,总体量达13.7万㎡,位于机场第一航站楼前方,利用天桥串联第二、三航站楼。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项目每天吸引约600人提早至少三小时办理登机手续,其中九成是外国旅客。
在开发过程中,星耀樟宜增加了陆侧消费的引导,其目的是基于“热带花园串联城市”的定位理念,充分满足游客及本地客群观光度假的需求。

新加坡樟宜机场区位关系图

具体来看,核心产品森林谷是整个景观体系的“芯”,在不同楼层均设置出入口串联其他区域,是标志性的“精神堡垒”;由核心延伸出去,有针对亲子家庭客群的研学娱乐产品线,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文化互动空间“樟宜乐园、探索滑梯”等;还有针对大众游客体验观光的游乐产品线,如集社交、休憩以及办公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产品;串联各产品线的是位于顶层的星空花园,以轻餐、零售满足机场接驳客群的需求。

新加坡樟宜机场业态矩阵

案例3 
无界空间:微缩城市大阪梅田商圈
早在1936年开发的Umeda大阪梅田站仿佛一座微缩城市,内部包含了七个轨道交通站点及数十个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可达到60万人次,梅田商圈也在不断开发中逐渐“模糊化边界”,下面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来看。
在宏观空间上,商圈沿着地上不断延伸:GFO(Grand Front Osaka)充分利用周边交通条件,设置空中步行连廊引导人流,同时在项目内部规划了一条能串联所有物业的交通动线,在动线的末端设置室内主中庭,通过丰富的运营活动吸引人流。

微观尺度方面,地下部分阪急、阪神、JR等众多线路交汇,为了高效提升人流可达性,站场与商业衔接紧密,具体表现在:车站月台和地下街在同一标准层,人群未出闸口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商铺招牌,能更有效刺激来往旅客的消费欲望。此外,站与站之间的过渡空间,以大阶梯及广场替代了传统“长而密闭的通道”,各个商业项目能够共享来往客流,增加了空间趣味感及转化率。

大阪梅田站以立体交通串联多地块各物业

TOD商业开发的五大痛点及应对思考

痛点1: 与城市割裂,TOD商业培育期过长
TOD项目常常遇到的窘况是“过早建设”或“孤立建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远离城市核心功能如产业、居住、公共文化等,使得TOD商业不得不承受较长的培育期。

应对思考:

● 贯彻“长生命周期思维”:建设者从最初决策开始,就需要“以终为始”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站点与商业及区域共生共荣”为终极目标,利用城市功能互补进行分阶段开发,在较长的建设周期内提供平稳过渡的机会;

● 改善对城市界面的分割,创造居民洄游性:过往轨道场站通常将界面分为“一左一右”两个界面,导致人流动线的不通顺,造成极大不便利。因此商业在其中可承担动线交汇的重要节点,以商业界面过渡人流,为居民往来提供便利,创造在地消费的洄游性;

● 城市功能的缝合,打造市民客厅:TOD商业之所以与城市界面分割,是因为远离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需以“定位重塑”为目标,重新思考“除了提供出行便利,还能提供什么”。城市布局通常以站位为核心,向四周扩展,便利的地理中心若配置“社交属性的时光消费”,也有机会将TOD商业再造为“市民城市会客厅”。

国王十字车站让渡给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国王十字车站在开发初期就将40%的开发量让渡给城市公共空间,在全部完工前,运河走廊的推出就通过客流聚集很好的缩减了长周期的建设开发对商业的影响,提前培育了“人气”,缓冲了原有轨道对城市功能的“割裂”。

痛点2: 与轨道弱链接,站点与商业各自为营
TOD站场就像一个大型的客流储罐,源源不断的客流自此通往四面八方,不合理的动线规划和交通闸口就如同“血栓”阻碍了客流流通,导致站点和商业链接变弱,各自为营。
应对思考:

● 商站一体化,设计好慢行系统:除了打破原有动线的“结节”,实现人流动线与交通动线的重合,使得连接与聚合有机组合,提高站场区域与消费区域的对接效率,增强各个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 风雨连廊,舒适体验:通过连廊或广场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减少天气对客流的影响,提高消费体验的舒适度;

● 以美陈与导视系统增强商业氛围:从客流行进路线到设计美感,都需要切实符合来往客流的需要,通过刺激停驻的客群,辅以清晰直白的导视指引,增强其流动性,实现深层次的链接。

世贸中心交通枢纽TOD商业

设计鬼才Santiago Calatrava(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所操刀的「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也被誉为“飞鸟车站”,11条地铁线路,每天承载25万的客流量,是纽约的第三大交通中心,也是纽约地铁与新泽西PATH铁路的转运站。枢纽包括五座摩天大楼、911纪念馆、911博物馆、自由公园、表演艺术中心等,其购物中心(Westfield World Trade Center)全方位融入交通枢纽与综合体,成为枢纽一部分,也是纽约下城最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消费场所。

痛点3: 缺乏人文关怀,空间设计"舟车劳顿"
在不少TOD商业项目,行色匆匆的客流往往被繁琐复杂的换乘指引困扰,拎着行李穿梭在不同的换乘动线的人们,看着对面或楼上的商业却“难以到达”,这种“所见非所得”的设计需要迭代焕新。
应对思考:

● 视觉开放性设计,避免阻碍人流:从空间维度形成相对开阔的尺度,最大化实现商业内容的可视性,同时可以将中庭打造为开放站台,形成新的聚集与分流。

● 建立多维场景空间,形成记忆点:如可以在相对嘈杂的换乘空间里,以绿色空间营造更为舒适宜人的尺度,让商业回归自然,还可通过解放屋面的形式,为乘客打造记忆打卡点。

东京涩谷站大厦营造人文关怀的空间

涩谷站大厦位于“世界上最繁忙的十字路口”,9条地铁线交汇,创造俯瞰城市的“精神栖息地”。项目在高层设有公室,低层为商业,中层设有创意产业推广及交流空间。

利用不同群体间存在的协同效应,加速面向未来的价值创造活动。优先考虑步行者慢行通路,方便交通置换与消费,2层设置空中换乘广场、3层检票口、4层东侧设置空中换乘广场及立体空中广场,45层打造日本最大的屋顶广场“涩谷天空”SHIBUYA SKY展望台,将漂浮公共空间与城市景观和摩天大楼连接在一起。

痛点4: 内容匮乏且同质,商业过客不留客
受制于对客群的保守判断及招商能力的巨大考验,站点商业往往局限于“便捷餐饮、特产零售和基础配套”老三样传统业态,招商业态和品牌同质化严重。
应对思考:

● 以目标客户为导向打造商业内容:TOD商业的服务对象一定只是通勤客流吗?开发商需具备“依托于交通,但非止于此”的思维,通过厘清轨道站点、商业项目、周边板块之间的关系,做好目标客群的定位,分门别类地满足不同群组需求,才能真正向“站城一体”靠拢。

● 增加“时光消费”,充分利用“检票前2小时”:城际级或国际级交通枢纽常会接待提前2小时到达枢纽的旅客,而 “便捷式消费”往往在30分钟内完成消费闭环,那么针对这一空白区域,运营者可通过适当增加 “时间消费”让顾客得以停留,从而实现“商业与客户”的双向奔赴。

图源网络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将国家博物馆搬了进来,将国门打造为独特的“城市文化缩影” 

痛点5: 运维缺失,TOD商业难获长足生命力
与一般商业相比,TOD商业需要应对更繁琐的运维考验,如商业运营和站场运营时间的错位、客群质素参差带来的商业调性难以统一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项目释放长足的生命力。
应对思考:

● 协调统筹站场和商业运营时间:规划好交通客流的动线指引,并有针对性地布局相关业态。以香港圆方广场为例,运营举措相当细致,会前置考虑各类交通线路运营时间对商场经营时间的影响。商场内为高铁转飞机的旅客,提供24小时的营业专区,商场还专门开辟了候机楼,旅客可以从商场直达机场,更加便捷。

香港圆方广场外部管理效率提升TOD盈利水平

结语

消失的车站与城市界限

1、关乎人:不管是商业还是场站,一切都关乎人的体验,未来的TOD商业需要贯彻“人本主义”理念完成消费全景营造。
2、关乎连接:从复杂的功能体系中找到主线,在密集的空间里梳理行动轨迹,不管从功能体系的布局还是建筑设计的配合,未来TOD商业需要真正实现功能便捷的联动,打造“无界空间”。
3、关乎效率:除高效发挥枢纽特质之外,未来的TOD商业将会继续向着“不被定义”的方向行进,在新的需求下创造人际活动新空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购联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